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集 >> 文章正文
吴某与冯某、王某、潘某、王某某、孙某公司设立纠纷案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作者:  来源:  阅读:

吴某与冯某、王某、潘某、王某某、孙某公司设立纠纷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2009年6月10日)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九十五条

 

基本案情

吴某一审诉称:1997年3月28日,吴某与冯某、王某、潘某、王某某、孙某协商拟成立公司,根据公司章程的约定,冯某、王某、潘某、王某某、孙某是公司成立筹备组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成立公司、办理注册、收取入股投资款等公司成立的各项活动。在章程签订后,吴某向王某交纳了6万元投资款,王某将该6万元交给北京市WH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WH公司)保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公司并未如期成立,后吴某多次要求冯某、王某、潘某、王某某、孙某退还投资款,但其一直推托。现吴某诉至法院,要求冯某、王某、潘某、王某某、孙某对公司成立前的经济活动进行清算。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06年12月,吴某将王某诉至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要求王某返还投资款6万元及利息3万元。同年12月25日,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法院作出(2007)崇民初字第1号民事裁定书,认为因王某对吴某陈述的事实不予认可,提出拟成立的公司是准备由12家公司联合成立,股东成员登记表及公司章程载明也是12家公司,而不是个人。WH公司只是受11家法人单位委托,用WH公司的帐户负责代收入股投资款,吴某的款项是WH公司代收的,而不是王某个人行为。经审查,现吴某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双方当事人人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裁定驳回吴某的起诉。该裁定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诉讼中,吴某提交了一份2006年11月27日王某某、冯某出具的证明,该证明中载明1997年由北京12家食品批发企业组合成立12家联合体,共同代理经营一些产品,此事由王某牵头,各家出资6万元,交王某的WH公司统一管理,主要经营冰饮产品,对具体经营情况不清楚,一直与王某交涉,但至今未能解决。同时,还提交了一份王某于2006年10月31日出具的证明,该证明载明,1997年,WH公司受11家单位法人委托拿出一个预备帐户供联合体使用,负责代收入股款每家6万元,准备成立包括WH公司在内的12家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当时由12家共同推荐5人为联合体的核心成员,负责决策、开展业务及办照等事宜,还对投资款项的使用及业务开展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吴某还提交了潘某及孙某于2006年11月20日分别出具的证明,在上述证明中,均载明1997年由12家组织成联合体,每家投资6万元,由王某所在公司即WH公司负责保管投资款。此外,吴某还提交了一份名为《北京市十二家联合公司章程》,该章程中载明,由王某、吴某、潘某、王某某、冯某、孙某等12人,每人出资10万元,共同设立有限公司,章程尾部有12人签字。

诉讼中,吴某称,王某等五被告系当时设立公司的负责人,因公司未设立,故应以公司的组织发起人为被告。王某、潘某、王某某、冯某均认可其是公司设立筹备组的负责人。同时,吴某、冯某、潘某、王某某均认可,当时交纳出资款后都领取了收款收据。

诉讼中,潘某称其当时系以个人名义为设立公司出资6万元。冯某称其系代表北京JWT经贸发展有限公司出资6万元,并否认其系筹备组成员。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依吴某所称,该案纠纷性质系公司设立纠纷,在公司设立失败后,吴某作为投资人要求公司筹备组负责人员即冯某、王某、潘某、王某某、孙某对公司筹备期间的经营状况进行清算。虽吴某提交的章程中写明是由12个人共同出资设立公司并由12人签字,但拟设立的公司并未设立成功,且依据(2007)崇民初字第1号民事裁定书以及吴某所提交的由各被告出具的证明及当事人庭审陈述,均体现出当时拟设立公司的投资人主体是12家企业而非个人,故吴某提交的章程在无其他相关证据予以佐证的情况下,并不足以推翻已生效民事裁定书中所认定的事实,即不足以证明拟设立公司的投资人系章程中载明的12个个人。虽王某、潘某、王某某、冯某系当时设立公司筹备组负责人,但如上所述,上述被告并非拟设立公司的出资人,其行为是代表出资人进行公司筹备事宜,行为后果由各出资人承担;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在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失败的情况下,拟设立公司的出资人是清算主体,作为筹备组负责人的王某、潘某、王某某、冯某就公司设立失败并不负有法定的清算义务。据此,吴某在该案中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作为该案原告以及其所诉各被告的诉讼主体资格适格。综上,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三十九条之规定,裁定:驳回吴某的起诉。

吴某不服一审法院民事裁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其主要上诉请求是:1、请求撤销一审法院裁定;2、裁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该案进行审理;3、一、二审诉讼费由被上诉人全部承担。其主要上诉理由是:1、一审裁定认定事实不清,裁定驳回吴某的起诉缺乏事实根据。吴某提供的公司设立章程中明确写明股东主体为十二名自然人,股东最后签字也是自然人,这足以证明拟成立公司的股东是公民,而不存在公司作为主体的问题。2、一审裁定已经认定吴某提供的公司章程的真实性,不能仅凭个别被上诉人没有任何证据的一面之词,就否定公司章程中确定的重要事实“股东”的地位。3、一审裁定混淆清算主体的概念,自相矛盾。4、不当引用另案裁定的事实。

冯某、王某、潘某、王某某、孙某均未到庭,亦未发表答辩意见。

 

裁判结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2007)海民初字第5455号民事裁定书,吴某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6月10日作出(2009)一中民终字第7756号民事裁定书,一、撤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7)海民初字第5455号民事裁定书;二、指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审理。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该案的焦点是拟设立公司的出资人是十二个自然人,还是十二家公司。吴某提供的公司设立章程中,章程标题虽书写为“北京市十二家联合公司章程”,但在第五条股东名称中明确写明股东主体为十二名自然人,股东最后签字也是自然人。综观全案,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实际的股东是十二家公司,足以证明拟成立公司的股东是公民,而不是公司。在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失败的情况下,拟设立公司的出资人是清算主体,该案中,作为实际出资人的十二名自然人股东就公司设立失败负有法定的清算义务。一审法院驳回吴某对冯某、王某、潘某、王某某、孙某的起诉不当,该案应进行实体审理。

 

程律师说法

    公司设立失败,发起人须承担两种类型的责任,一是对公司筹建费用的承担;二是对已收股款及利息的返还。

 

】【关闭窗口
 :: 站内搜索 ::
 
 :: 点击排行 ::
·董事会议事规则(范本)
·公司经营范围变更详细流..
·公司实际控制人概念辨析..
·如何理解《公司法》第18..
·公司治理中股东、董事、..
·新三板上市条件
·如何理解《公司法》第50..
·自然人股东死亡后股权继..
·企业改制方案(规范样本..
·如何揭开公司面纱?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